在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密封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保温杯、榨汁机等日用产品,还是复杂的工业机械设备,密封圈的失效往往意味着渗漏、污染甚至设备损坏。传统密封圈普遍存在两大痛点:频繁摩擦导致快速磨损,以及油污、碱性物质附着难以清除,最终降低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一行业难题,广东东晟密封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耐磨防污的密封圈”(专利号:CN 207421317 U),通过独特的双层复合结构与表面防污技术,实现了密封性能的突破性提升。
该密封圈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内胶环与外胶环双层设计。不同于传统单一材质密封圈,此设计融合了两种不同橡胶材料的优势:
1、精密嵌合连接: 外层胶环的内径设有凹槽,内层胶环的外径则设计有相匹配的凸台。两者通过合成橡胶胶黏剂 构成的粘结层紧密粘合,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结构,显著提升了整体强度与耐用性。
2、差异化材料选择:
·
内胶环(核心弹性层): 可选用碳氟橡胶(耐高温/耐化学介质)、丁腈橡胶(耐油性佳)、天然橡胶(高弹性)或硅橡胶(耐寒/耐热)。
·
外胶环(主要耐磨/密封层): 可选用碳氟橡胶、丁腈橡胶或硅橡胶。关键在于内、外胶环必须选用两种不同的橡胶材质,通过材料特性的互补(如内层高弹性+外层高耐磨),协同应对复杂工况。
3、
动态缓冲设计 - 伸缩槽与锥形孔: 内胶环上开设多个伸缩槽。当密封圈受到轴向压力时,这些槽提供了宝贵的弹性变形空间,有效吸收压力冲击,防止永久变形。更具匠心的是,伸缩槽内壁开有锥形盲孔 (深度≤伸缩槽宽度)。这些锥形孔在受压时能容纳微量介质或气体,起到辅助泄压、增强缓冲效果的作用,极大提升了耐压性和抗疲劳性。
4、精准密封定位 - 锥形凸环: 外胶环外径正对伸缩槽的位置,设置了锥形凸环 。其作用有三:
·
安装时提供导向,便于定位。
·
工作时增强密封接触压力。
·
其锥形斜面与伸缩槽的变形协同工作,确保在动态受压下依然保持优异的密封线接触。
5、人性化安装设计 - 圆弧边: 内胶环内径(接触轴/杆)和外胶环外径(接触孔/槽)均采用圆弧边 倒角设计,极大地简化了安装和拆卸过程,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的边缘刮伤。
本专利最显著的创新点在于解决了密封圈的污染滞留难题:
1、防污沟槽 - 弧形槽: 在密封圈两个端面(即内胶环与外胶环的结合面区域),精心设计了一道弧形槽 。该槽的最大深度控制在 0.2mm ~ 2.0mm 范围(最优选1.2mm),其核心作用在于:
·
物理隔离: 形成一道微小的沟壑,显著减少了油污、尘埃或其他污染物在关键结合区域大面积附着和积聚的可能性。
·
容纳污染物: 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侵入,弧形槽也能暂时容纳,避免其直接影响主密封面。
2、化学防护屏障 - 有机硅防污层: 在弧形槽的内表面及周边区域,牢固涂覆了一层有机硅胶防污涂料 。这种涂层具备以下关键特性:
·
极低的表面能: 形成类似于“不粘锅”的效果,使油污、水渍、甚至某些粘稠物质难以浸润和牢固附着。
·
优异的环境稳定性: 耐水、耐候、耐化学介质(尤其耐弱酸弱碱),性能持久。
·
良好弹性: 能适应密封圈本身的弹性变形而不开裂脱落。
·
安全无毒: 符合食品接触等安全要求(如需用于相关领域)。此涂层是阻止污染物粘附、保持密封圈清洁、延长其有效寿命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强有力的化学防线。
该耐磨防污密封圈整合了结构创新与材料科学,实现了多重性能飞跃:
00001.
超强耐磨耐用: 双层异质橡胶结构提供基础保障,伸缩槽与锥形孔设计有效化解压力冲击,极大延缓了因反复摩擦压缩导致的材料老化和密封失效。
00002.
革命性防污抗粘: 弧形槽物理隔离与有机硅防污涂层的化学拒斥双效合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油污、水垢、食物残渣等污染物粘附密封圈难以清洁的行业顽疾,保持密封界面洁净。
00003.
卓越密封性能: 锥形凸环确保动态密封效果,粘结层保证结构一体性,圆弧边利于安装到位,共同保障了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密封。
00004.
宽泛适用性: 通过灵活选择内、外胶环的橡胶材质(如丁腈橡胶耐油用于油缸、硅橡胶耐热用于厨电、氟橡胶耐化用于化工),该设计可广泛应用于:
·
家用电器: 榨汁机、破壁机、咖啡机、电饭煲、饮水机、洗碗机(防污、耐热、耐蒸汽)。
·
卫浴五金: 水龙头阀芯、淋浴房密封(防水垢、耐频繁开关)。
·
医疗器械: 需要高洁净度和可靠密封的设备部件。
·
工业设备: 液压/气动元件、泵阀、减速机(耐油、耐压、耐磨)。
·
汽车零部件: 各类管路接头、传动系统密封。
广东东晟密封科技有限公司的这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双层复合结构强化耐磨根基,弧形槽与有机硅涂层构筑防污堡垒”,成功破解了密封圈易损易污的困局。这种兼顾物理结构优化与表面化学处理的设计理念,不仅显著提升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降低了维护频率和成本,更提升了终端产品的用户体验与安全性。专利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持续创新、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为密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密封圈技术参考文献
[1] 李玉兰. 一种耐磨防污的密封圈: CN207421317U[P]. 2018-05-29.
[2] 张建军 , 王立峰. 复合型橡胶密封件的防污处理方法: CN106984456B[P]. 2019-11-05.
[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耐油污シールリング: 特開2018-154732[P]. 2018-09-27.
[4] GB/T 3452.1-2021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 尺寸系列及公差[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5] ISO 3601-3:2019 Fluid power systems—O-rings—Part 3: Quality acceptance criteria[S]. Geneva: ISO, 2019.